36氪獲悉,男裝定制品牌“LESS&MORE”獲數千萬級 A+ 輪融資,本輪融資由和合瑞盈投資基金領投,老股東紫牛基金、紫金匯創投、元迅投資等老股東跟投。創始人及 CEO 曹鵬告訴36氪,本輪融資將用于線下門店的拓展以及新業務的嘗試。
LESS&MORE 創立于 2015 年6月,團隊曾在 2015 獲得聯科創贏 Pre—A 輪融資,并在 2016 年 11 月完成了紫牛基金、紫金匯創投的 A 輪融資。
36氪對男裝定制這一賽道曾經進行過多次報道,除了 LESS&MORE 之外,也有如量品、衣邦人的等玩家,較之于前兩者從相對標品的襯衫切入,LESS&MORE 就主打正裝定制。
現階段,通過直營團隊,LESS&MORE 已經將業務覆蓋到了四川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等 13 個城市,目前的單月流水將近 600 萬。團隊目前以 3~4 個城市/月的速度拓展業務范圍,預計在 2018 年 6 月將覆蓋城市增加到 25 個。
關于下一階段的規劃,這里首先提一下團隊在 2018 年初推出的新業務:男裝訂閱盒子。
服裝訂閱的模式我們也曾經介紹過多次,國外有去年剛剛 IPO 的 Stitch Fix,國內也有垂衣從男裝細分領域切入。
據介紹,造型師首先會對既有用戶的需求進行了解來劃定推送的品類范圍,進而基于用戶在定制消費中的數據和風格偏好選擇相應單品。在推送的品類上,團隊選擇了羊毛打底衫、帽衫、白球鞋等基礎款式以及襪子等高頻消費的產品。除了推送自有產品外,也會考慮和一些休閑品牌合作。
LESS&MORE 第一期針對既有定制用戶推出了 1000 個衣物盒子,其中 95% 的用戶都產生了購買,單個盒子產生的購買在 300~500 元之間。
LESS& MORE 的這一新業務恰好驗證了36氪在《線上男性服裝定制研究報告》中曾經做出的判斷:基于多維度的用戶數據以及挖掘用戶價值的考慮,對標 Stitch Fix 的訂閱電商一定會是線上男裝定制玩家們未來一定會嘗試的方向。
對于用戶來說,LESS&MORE 在做的是一個增值服務,即滿足他們正裝之外場景下的穿衣訴求,對于 LESS&MORE 自己而言,現階段的定制仍以商務和結婚等重要場合為主,十分低頻。雖然從長期來看,通過服務是能夠將這部分用戶沉淀到自己品牌,也就是說將單次的獲客成本在后續的多次付費中攤薄,但并沒有充分挖掘到用戶價值。曹鵬提到,LESS&MORE 的訂閱電商短期內一定是只服務于定制用戶的。
在對城市的拓展上,我的疑問在于,線上定制本質上是一個服務和運營品牌,快速擴張的前提下,LESS&MORE 如何保證服務的穩定性?曹鵬認為,主要有兩方面。
在供應鏈層面,LESS&MORE 有自己占股的服裝定制工廠,目前能夠保證平均 15~20 天的完單周期,2% 的返修率;
在落地服務上,LESS&MORE 以“線下店+小組上門量衣”的形式來保證服務效率。首先,設置在 CBD 核心寫字樓內的線下店縮短了服務上門的半徑,甚至能夠實現在工作日內用戶進店量體。在上門量體上,LESS&MORE 以“著重顧問+裁縫”的形式,著裝顧問減輕了一大部分版型師的工作量,而有一定經驗的版師又能夠補足著重顧問在量體上的業務短板。
此外,團隊計劃在今年擴大市場流量層面的投入,除了常規的互聯網廣告外,團隊還推出了基于社交關系的分銷體系。